
一直以来,家校关系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没有家庭的配合,学校教育孤掌难鸣;没有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指导,家庭教育举步维艰。如何开展家教融合,为每一个孩子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4月21日,京口区召开“同心携手,助力成长”家校融合工作专题会,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家校融合、促进学校办学力提升的指导意见,并成立首批家庭教育讲师团及6个家校融合共同体指导站,全力推进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办学。 “构建新时代家校关系,放大家校融合效益,是新时代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必然之路,是提升学校办学力量的必然选择。”京口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郭先武从当前热门的一篇网文《困在厕所里的老师》谈起,指出当前教育的种种尴尬和困境,“家校融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推进家校融合,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需要教育工作者主动作为、主动应对、主动介入,需要全社会目标同向、全频共振,形成全力。要让教师明白,尊重学生、家长,就是尊重自己的岗位;要让家长明白,尊重老师,就是尊重孩子的未来,最终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影响家风,改善民风。”
开门办学,让家长走进校园、融入学校,是家校融合的基础。京口区在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联动家长委员会,并设立“家长办公室”,由家委会代表轮流参加驻校办公和督学活动。同时,通过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家长信箱”“校长接待日”“青少年维权热线”“特殊学生心灵驿站”等载体,家校多渠道互动,多形式沟通,多元化开展活动。
会议现场给首批30名京口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颁发了聘书。这些讲师团成员将定期为不同职业特点的家长群体举行家庭教育讲座,扩大社会对家校融合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家校融合的落脚点是学生,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要多渠道听取家长和学生需求,真正做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镇江市教育局副局长黄科文认为,京口区全力推进家校融合的一系列举动,走在了全市前列,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