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    内  容 |    要    点 |          评价等级标准 |  等级评判 |    评价摘要 | 
|  优秀的表现(A级) | 最需要帮助的表现(D级) | A | B | C | D | 
|                  发      展      目      标                    项 目   |   2008年学校工作计划文本质量   |      A⒈年度目标和任务设定、保障措施、人员职责、时间安排 | 年度或学期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实施措施具体,责任明确,实施绩效可评价。 | 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停留于设想,发展目标和任务模糊、脱离学校实际、实施措施缺少校本特色。没有形成规范的文本,实施绩效难以评价。 |       |       |       |       |   | 
|   三年发展规划文本质量 |  A⒉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设定、保障措施、人员职责、时间安排、自评安排 | 规划制订过程民主,文本格式规范,年度目标和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实施措施具体,实施职责明确,时间安排合理,注重自我评价。 |   规划仅由少数人临时拼凑,停留于工作设想和阶段性目标任务,没有形成规范的文本,脱离学校实际,措施不具体,没有自评要求。   |   |   |   |   | 
| 《镇江市教育局2008年度学校(单位)党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落实情况。   |      B⒈ 年度重点目标。         |   完成《责任状》规定的年度重点目标和任务。       |   因主观努力不够,未完成《责任状》规定的目标和任务。 |   |   |   |   | 
|   内  容 |   要   点 |          评价等级标准 |  等级评判 |      评价摘要 | 
|   优秀的表现(A级) | 最需要帮助的表现(D级) | A | B | C | D | 
|                 发      展      目      标 |    2008年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   B⒉《镇江市属学校教育质量考核方案及细则》(普高、初中)设定的考核点。   职业学校、特教中心、南徐中学参考《责任状》“教育教学行政”第1、2、3、4条作为考核点。 | 各学科测试成绩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反映学生学业成绩进步的多项指标纵向比较进步率达到学校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横向比较高于同类学校平均水平。 | 各学科测试成绩未能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反映学生学业成绩进步的多项指标纵向比较进步率未能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横向比较与同类学校差距拉大。 |   |   |   |   |   | 
|    2008年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   B3.三大活动年度阶段任务,6项竞赛活动,即个人和学校网页、一课一案一文一课件、青年教师基本功年度任务完成情况。 |   6项竞赛评比活动校级预赛参与面广、获奖率高于同类学校。 |   不重视教师专业发展,6项竞赛评比活动校级预赛流于形式,参与面、获奖率低于同类学校。 |   |   |   |   | 
| 三年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的进展情况。 |   B⒋主要目标和任务阶段性实施成绩、问题和困难。 | 有规划落实的中期自评,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的阶段达成度高,并随校情变化不断调整;在事关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上,有新亮点、新突破、新进展,体现挑战现实,追求卓越的精神。 | 主要目标和任务的阶段达成度低,并且未能根据校情变化进行调整;事关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明显低于同类学校。 |   |   |   |   | 
| 项目 | 内容 | 要点 | 评价等级标准 | 等级评判 |   评价摘要 | 
| 优秀的表现(A级) | 最需要帮助的表现(D级) | A | B | C | D | 
|             实 施 过 程                         项目 | 重点工作(普高抓“临界生”、初中抓“平均分、合格率”、 职高抓专业建设、职业技能、校企合作等)推进情况。 |   C⒈实施计划、组织架构、岗位责任、学情分析、课程安排、帮扶措施、专项研究、反馈评价等。 | 结合校情、学情和教情,制订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并抓好落实;组织管理到位,人员职责落实,各项资源充分利用;课程安排科学,帮扶措施有效,评价反馈及时有效,重点工作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 未能吃透校情、学情和教情,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案未能体现校本特色,实施流于形式;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人员职责不落实,各项资源闲置或浪费;课程安排不科学,帮扶措施无效果,缺少评价反馈,未见明显成效。 |   |   |   |   |   | 
|     教师队伍管理。 |   C⒉ 师德教育;实施“三三三工程”、培养名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办实事;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   |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教师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教风;社会对教师信任度高;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三三三”工程,计划周密、方案科学、检查考核落实;为教师所办实事得到普遍认可;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 不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没有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三三三工程”的计划、方案,各项措施不落实,为教师所办实事得不到认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流于形式,社会对教师信任度不高。 |   |   |   |   |   | 
|     ⒊教与学管理 过程。           内容 | C⒊国家规定课程开设、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义务教育学校下午放学、节假日补课等。 | 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义务教育学校执行“三项规定”,非毕业班按规定时间放学,节假日不违反规定整班补课。 | 未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不落实。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义务教育学校无视“三项规定”要求,违反规定加班加点、补课收费。 |   |   |   |   |              评价摘要 | 
|   要点 | 评价等级标准 | 等级评判 | 
| 优秀的表现(A级) | 最需要帮助的表现(D级) | A | B | C | D | 
|   |   |  C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自评反馈制度、教学“五认真”。   | 建立教育教学日常监控制度,过程管理常抓不懈; 教学“五认真”要求落到实处,形成优良教风;定期开展自评和反馈,及时改进工作。 | 学校教育教学日常监控制度流于形式,过程管理粗放;教学“五认真”要求不落实;自评和反馈不及时,数据资料不完整、不全面。 |   |   |   |   |   | 
|    平均得分 |   |     等级评判 |   |